查看原文
其他

小研论 | 加强防控“码”力,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小研论

新冠疫情犹在,战“疫”必须齐心,也须耐心。只有整个城市的防疫屏障足够坚固,我们身在其中的每个小家庭生活才能如常。因此,树立“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意识,在当下至关重要。该怎么做,和小研一起看


主动配合落实每一项防疫政策,把个人防护每个动作做到位,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就市民个人而言,这不仅是保护自己、保护家人,同时也是为城市防疫大局尽责。


防疫无小事,任务桩桩件件,责任落到实处,成事在人。一旦放松警惕、存侥幸或厌战之心,极有可能让病毒有机可趁。


近日,上海警方关于严查严处涉疫违法犯罪的几则通报在市民中引起不小关注,让人唏嘘。通报的案例中,有人从外地返沪,怕错过做核酸影响出行和工作,于是请他人代做核酸;有个别社区志愿者,利用职务之便帮他人代做;个别网约车司机等重点行业人员变造、伪造核酸证明,企图在企业督查时蒙混过关……


这些虽是极少数人的行为,但案件之所以“典型”,某种程度上恰是折射了当前一小部分人对防疫责任的“漠视”,因此极具警示和教育意义,为一部分人敲响警钟:切不可只图自己一时方便,把疫情传播的潜在风险转嫁到大众头上。



要知道,病毒“六亲不认”。如今,大家身在同一个防控共同体,理应同舟共济,责任共担,共同守牢疫情防控的每个关键点关节点。每个人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各道防线织密织牢、查疏堵漏——压实“四方责任”,形成合力,方能把疫情传播的风险降到最低,尽快回归正常的节奏,这也是“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应有之义。


防疫没有局外人。每位市民主动承担肩头的防疫责任,保持正确的战“疫”姿势,在当下这个时候,也要拿出必要的“耐心”。


当前,全国疫情仍呈现“点多、面广”的特点。多地疫情散发、人员流动和聚集频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依然较大。加之新冠病毒本身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和隐匿性强等特点,结合多次既往的战“疫”经验分析,疫情有时会反复,防疫容不得半点松懈厌战。



确实,新冠病毒节后再来犯,让人不免心烦。因为防疫的需要,连日来,不少市民或被隔离,或被封控在家,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受到一定影响……但控制住病毒传播有医学规律和时间周期,与其心焦气燥,不如多些耐心,积极支持、配合各项防疫措施的落实,以自己的点滴之力,助力城市筑牢更加坚固的战“疫”防线。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应是深入人心的行动自觉。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分内事”,城市就能凝聚起更强大的战“疫”力和免疫力。



这两天,不少人的微信群里,还流传着这样一则“特别提醒”:“进入菜市场、商店、医院、银行等场所办完事后出门时,一定要再扫一下场所码,这样大数据就会证明你已出门,如果再有阳性病例进入就与你无关,可以避免成为密接者”。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对此表示,网传说法为不实信息。


场所码是数字技术赋能疫情防控的重要工具,在监测预警、精准研判、流调排查等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发挥“数字屏障”的重要作用。“场所码”需要规范使用,像在出门时再次扫描“场所码”,可以作为“证明出门”,避免成为“密接者”的传言,不少外省市在推广场所码时,也流传过,但均被辟谣。浙江宁波市防控办就表示,市民只需在进入场所的时候扫码,出门后无需扫码。



进入场所“凡到必扫”,是广大市民为城市防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应尽之力。“不到”也“扫”则是给疫情防控添乱,甚至还有可能会触犯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微信群中,有些人会“晒”出已经出现密接的“场所码”,称“扫了之后就可以在家办公了”,更有甚者,还有人伪造“场所码”。今年7月,杭州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个伪造健康码的网页,使用者在网页内输入任意名字和场所即可伪造场所健康码页面。


“逢扫必验”,工作人员对每一位进入场所的居民进行提醒、引导、核验,也有助于“场所码”的规范使用。然而,有些“守门人”却“眼开眼闭”,造成疫情防控的漏洞。对此,有关部门也要加大监督力度。近日,静安区在巡查辖区文旅场所中发现,一些酒店存在未扫码进入场所、外出旅客返回未严格落实扫码、扫码不严等情况,相关部门对于这些酒店开出了责令整改的处罚单。


坚持“逢进必扫”“逢扫必查”,也需要精细化的手段,推动相关领域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功能塑造和生态构建的创新和提升。昨天(10月10日),上海市绿色出行一体化平台“随申行”APP正式上线,市民在出行时,打开“随申行”即可一键展码,无需再切换APP或者重复扫描“场所码”。


时长:2分17秒


众人合力,构筑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防控共同体,守住公共卫生防火墙,巩固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综合自:文汇 新民 市卫健委 市经信委 市交通委 市商务委

编辑:沈怡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